你应该基于这个想法而选择移民新西兰

专家讲座【活动预告】如何用六级成绩申请港澳地区一年制硕士

  • 宜昌 宜昌立思辰留学
  • 2022-01-10 19:00
查看详情

专家讲座活动预告:英联邦国家 签证全面解析

  • 宜昌 陈昊
  • 2021-12-13 20:00
查看详情

专家讲座疫情之下,澳新留学最新政策解读

  • 宜昌 John Zhang
  • 2020-12-20 10:30
查看详情

专家讲座【精彩活动预告】澳新留学最新政策解读

  • 宜昌 John Zhang
  • 2020-12-20 10:30
查看详情

  最早的移民为了生存,后来的移民是为了生活。

  到我们90后这一代人,祖国在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就业率等各方面和其他发达国家比差距越来越小,甚至在可见的未来赶超他们。

  海外移民生活,在面临文化差异,陌生语言和风俗习惯等不同的风险上,仍然有不少在他国学习生活的朋友会把“留下”作为第一选项。

  所以,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决定的?

  这篇文章的观点主要来自于有“移民想法,或者已经进行中的”同学们的沟通总结,力图给大家展示海外生活的闪光点,并且讨论背后有意思的经济,文化和时代原因。

  1.相对小的生活压力

  底就业竞争→底生活压力→生活幸福感高

  不用说,大家也能想到,这个逻辑线是每一个有移民想法小伙伴最重要的原因,而且也是最好理解的原因。

  一个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不同职业的收入差距小。

  从Creers提供的大数据看,新西兰的助理导购年均收入在4.8万纽币左右,而刚入职执证律师的年均收入是4.5万,工作三年后大约是前者的1.5倍。

  即使在两种职业的发展后期,一般两者的收入差距也不足两倍。

  每个人收入差不多,自然没有必要去抢什么铁饭碗,攀比,拉关系,相应的压力和焦虑也就没那么大。

  从海外生活的另一个角度看,低压力的另一个体现则是新西兰当地的老司机-Uber司机。

  慢慢的仿佛明白了要为什么而活,怎么去度过自己的一生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重要的是,只有那些“看似LOW的职业”收入得到保障,“每一种生活都是有意义的“这句话,才有意义。

  所谓的“看似LOW”的职业,无非是可代替性高的职业和岗位。

  相比医生、法官、工程师这些前期需要大量时间金钱成本投入和专业力积累的职业,收银员、司机、清洁工等职业的培训要简单许多,加上社会福利创造量的不同,站在报酬的交换意义上,后者职业收入低于前者是有道理的。大家也不必羡慕,因为这是公平的。

  但问题是,当职业收入差距过大,一定会让更多人在思考“为什么(工资不同)” 前,先感受到了“(工资)是什么”的冲击。

  如果一个国家的清洁工和演艺工作者以同样的态度提供服务,但前者挣扎温饱,后者轻易奢靡,那 “职业不分贵贱”这类宣传,就是个笑话。

  更糟糕的是, 随着更多人将“报酬低下”和“工种本身低下”划等号,职业歧视发生了,那些本身对这个领域有天赋和兴趣的人, 也会因为对“便宜”标签的恐惧,对这些工作敬而远之。

  所以,当一个社会将“低收入群体=低端工作”的时候,歧视便发生了。大家可以想一想,地域歧视,职业歧视,性别歧视根源都在于所谓的报酬差距。同时,对于那些对低收入领域有天赋和兴趣的人,也会因为怕被人看不起而对这些工作敬而远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对于无法马上挣到大钱的工作没有兴趣,更是产生焦虑的土壤。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个优秀的下水道疏通工人”

  ---在奥克兰家政领域创业的俄罗斯小哥

  “我享受做保姆的过程”

  ---在非洲开展妇女援助的瑞士姐姐

  除了low economic inequality (贫富差距较小),发达国家在其他社会福利的提供上也显示出更优异的表现。

  2.对隐私的高度尊重

  西方的隐私观念是基于人与人平等的关系而建立的,这一点从家长对孩子的关系就可以看出来。

  相信很多人和迪哥一样,从小就没有什么隐私,比如家长推门就进,直接替你做决定,有事情要各种汇报等等。因为本质上我们的观念还停留在农耕时代,我的子女就是属于我的,我有权对其进行支配和指挥。至少在18岁以前你是不能有太多想法的,而隐私对于很多家长而言就是一个笑话(此刻脑海中响起了父母嘲笑孩子竟然还有隐私的笑声)。

  在西方成年人的社会中,讨论并干涉别人的收入,家庭生活,择偶观,价值观都被视为侵犯隐私。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两个中国人聊天聊的更多的是彼此和从彼此间扩展出的其他人,比如朋友,亲戚,同事,街坊邻里。可是如果你用这一套来和外国人沟通,他们则会认为你是一个非常不重视别人隐私的人,会对你另眼相待。

  那么西方社会大家都聊什么呢,很简单,聊兴趣爱好,社会政策,公司公事,每日喜闻乐见的事情,实在没得聊也会跟你扯天气,政党,甚至是国际大事。你从他们口中基本听不到东家长,李家短的事情。这也是西方低压力社会的一种表现。没有人在意你的私事,你过得如何也没有人评判,除非你自己往外说,各中利弊,这也是因人而异吧。

  3.对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包容

  网上很多帖子号召大家移民的原因是因为国外更自由,这些文章的评论区也往往是一系列关于“人权至上“VS”枪击一片“的争论,彼此永远妥协不了。

  毕竟自由有价格,它美也美在了能承担代价的勇气。

  心平气和地聊一聊,发达国家更吸引人的,其实是它的包容。

  包容更像是自由的土壤,它让履行自由的人,可以少承担一些代价。

  虽然,这包容不一定是(全部人)自愿的。

  作为中国留学生,你可以随时在奥克兰、洛杉矶、伦敦这种城市过上像在上海的生活。这也代表着,作为移民国家的local(当地人),他们随时面临着文化侵入。

  街道上看不懂的字,商店里听不懂的语言飘来飘去,习惯的生活社交方式被打乱,要忍受各种奇怪的口音和模糊的表达,如果抱怨的话还会被打上“racist(种族歧视)”的罪名。

  一定有一些人本是不okay多元文化的,但改不了现状, 于是改个心态。

  另一些人,也是不小的群体,在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影响下,对于外来文化坚守着“你骚任你骚”的态度。

  这种态度背后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多元文化分散了大家对“优秀”的定义。五湖四海的移民带来了不同价值观,也带了不尽相同的”最好的人生“

  于是,人们对于他人行为的judgement(批判,评价)也因标准的多元而减少和变弱。

  至于留在很多新一代移民心中的温暖,往往是那些认为他们背井离乡不容易,而对他们施以善意的人,这些人的确更值得感激。

  总之,包容是有等级的。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这里基于中外两种典型话题,让大家有一个更好的了解。

  最基本的包容是以自己为标准,基本的不双标,用自我要求约束一切。

  “我从不抽烟,因为抽烟会伤害自己和别人的身体,我希望世界上抽烟的人越少越好”

  “我从不吃肉,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杀害其他动物是不道德的,我希望更多人可以戒肉。”

  再上一层的包容是社交边界,用自我的要求约束自己并影响身边的关系。

  “我从不抽烟,在我择偶、交友时,不吸烟这一项是加分的/必须的,但我理解吸烟与否是别人的权力与偏好。”

  “我支持素食主义,我希望未来的另一半也是素食者,因为这样我们才可以更好的亲密接触,我对我的朋友没有这样的要求。”

  再上两层的是客观边界, 用自我的要求约束自己,并注意它对他人的影响。

  最后,立思辰留学总结一下。如果你单纯认为移民就是为了所谓的人权,自由,那我觉得你还是很狭隘。移民应该更看重你内心的感受,是否可以让你生活的更舒心,有更多的时间和条件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我其实对XXX非常感兴趣,可是真的没有时间;又或者等我退休后我一定要去干啥;等我挣够了钱我就去XXX;可是最后也许你一生只能如此这般的活下去,到最后也许都忘了自己还有过爱好(我们不说梦想,梦想太宏大)。

留学活动报名中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我方非相关内容的原创作者,也不对相关内容享有任何权利 ;部分文章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我方重申:所有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知识产权归该权利人所有,但因技术能力有限无法查得知识产权来源而无法直接与版权人联系授权事宜,若转载内容可能存在引用不当或版权争议因素,请相关权利方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方迅速删除相关图文内容,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因文章中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未尽事宜请搜索"立思辰留学"关注微信公众号,留言即可。